- 导语 -2025年5月,一颗由苏联在53年前发射、但因故障未能成功前往金星的探测器着陆舱重返大气层,最终坠入印度洋。由于具有特殊的耐高温高压设计,在穿过地球大气层后,其钛合金制成的舱体依然保持完好。回溯至冷战时期的太空探索,苏联为何要挑战环境恶劣的金星?看似理想的钛合金材料,为何既成就了SR-71“黑鸟”侦察机与苏联“金鱼”核潜艇的超级性能,又让它们陷入“高技术陷阱”?从法国的本土核工业路线,到中国钍基熔盐堆的突破,材料竞赛如何影响全球科技发展?请听本期嘉宾徐之凯与李云逸带来的精彩分享!- 本期话题成员 -程衍樑(微博@GrenadierGuard2)徐之凯,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。主要研究领域:世界大战史、欧洲当代史、法德关系史。李云逸,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。主要研究方向:世界科学技术史、法国科学技术史与中法关系史。- 时间轴 -06:45 地狱金星:表面高温高压,一天比一年还长11:24 美苏冷战太空争霸,苏联为何选择了高难度的金星?13:47 美苏之间的航天竞争,背后是材料竞争17:16 钛的特性:分布广但分散、性能好却难加工18:51 美国SR-71「黑鸟」侦察机:比导弹还快,硬伤是漏油23:32 史上最快的苏联「金鱼」潜艇,却是噪音制造机30:07 冷战竞争忽视成本,为技术而技术导致的「高技术陷阱」37:13 法国核工业探索:放弃本国气冷堆,主动引进压水堆45:20 从追赶到超越:中国钍基熔盐堆技术发展史53:45 材料「邪修」:打捞二战前沉船,只为打造「低辐射钢」01:03:10 相控阵雷达:印巴空战背后的氮化镓技术应用01:08:14 「金属冶炼就是一部不断提高温度的历史」01:12:10 人造太阳「托卡马克装置」的国际化之旅-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-《忽左忽右》的卖书业务上线了!这次不仅汇集了节目中深入讨论过的书籍,还有主播个人精选书籍,含少量签名版及稀有原版,完整的书目信息及购买方式,前往微信公众号「忽左忽右leftright」,回复「买书」 即可获取。书目将不定期更新,欢迎常来看看。- 制作团队 -声音设计 hotair节目统筹 禾放节目运营 小米粒节目制作 思钊 Yologo设计 杨文骥- 音乐 -Danse Macabre - Busy Strings - Kevin MacLeod-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© 2025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-- 互动方式 -商务合作:
[email protected]微博:@忽左忽右leftright @播客一下 @JustPod微信公众号:忽左忽右Leftright / JustPod / 播客一下小红书:JustPod气氛组 / 忽左忽右B站:忽左忽右leftright抖音:忽左忽右